网站首页

习近平的长江之恋

2024-01-14[db: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坝、乘江船、访农家,一次次深情眺望,一句句殷切叮嘱,一项项深远谋划。他牵挂母亲河的保护,引导高质量发展。

牢记重要指示的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正努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转型发展。他们的努力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近8年来,大家都明白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重现了。

东部,长三角一体化腾飞;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西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勃兴。长江潮、中国潮、世界潮交融激荡,新时代长江气象万千。

人民啊,他们都渴望着呢。总书记啊,他可是始终铭记在心里的,咱们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这是新时代交给咱们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着的。

总书记啊,他一次次地凝望着长江,思考着长江,还倾注着心血,推动着长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啊,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共同富裕示范区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到同共建“一带一路”的统筹衔接……咱们承载着新的使命啊,长江就这样浩荡地前行着咯。

长江啊,他可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啊,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啊,就是依靠着这条河流滋养起来的呢,他哺育了咱们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啊。

总书记啊,他对保护和发展长江可是有着长久的牵挂啊。

金秋十月啊,总书记啊,他可是赶到江西去考察了呢,还亲自主持了一次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啊,总书记的足迹啊,可是遍及大江上下的呢,啊,他登上了大坝,乘着江船,还去拜访了农家……深情地眺望着啊,语重心长地嘱咐着,有着深远谋划地呢,总书记的心呀,它一直都牵挂着咱们母亲河的保护,还引导着高质量发展。

啊,一江碧水奔流东去啊,人民群众啊,他们幸福安康着呢,中华民族啊,他们永续发展着……这可是总书记心中*美的图景啊,也是他*深沉的情感啊。

(一)

江畔明珠,江苏南通。

五山地区滨江地带,江水浩浩汤汤,五山临江而立,江岸葱茏蓊郁,站在那儿远眺真是美。

“我记得1978年来五山地区时,长江特别壮观。”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站就来到这儿,看到这个景色让他感慨万分:

“以前这里乱七八糟,现在却变成了公园,真是变化太大了!”

这40多年来,长江一直在静静地见证着中国的巨大变化。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长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因为长江的存在,沿江地区得以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沿线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付出了环境代价——

厂房排放污水、码头上的砂石四处飞溅、水质持续恶化。洞庭湖和鄱阳湖等长江“双肾”频繁干旱,近30%的湖泊富营养化,长江的生物完整性指数降到了*差的“无鱼”级别。

重庆市巫山县的长江巫山段一带景色(2023年6月30日摄)。黄伟摄/本刊

习近平总书记形容得好,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

2016年1月,咱们在重庆搞了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说得真中听:“搞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定要从咱们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考虑”,“要给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一个压倒性的位置,共同保护大家,不能再搞大开发。”

大家牢记了这位领导的重要指示,各沿江省份和相关部门都全力以赴,为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转型发展,做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好多化工企业被关了、改了、搬了、换了;城镇的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短板都快速补齐了……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2018年4月再次来到了长江,去了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一路看、一路闻、一路问、一路调,为长江开出了一副药方:

“治好长江的病,我们要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对策。我们要开展生态普查,仔细检查母亲河的隐患和风险,做一次全面检查。我们要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治已病,也治未病,让长江永远生机勃勃。”

“我们绝不允许长江的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继续恶化下去,我们一定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干净美丽的长江!”

他说了就要做到,只为了让长江焕发新的生机。

2016年在重庆,2018年在武汉,2020年在南京,2023年在南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出领导,引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守护着清澈的江水。

一次次重要指示坚定明晰:

强调了2016年在青海要“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2020年在安徽要“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2021年在贵州告诫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在四川叮嘱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2023年再赴四川强调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陆续出台了一项项有力举措:

实施了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出台了长江保护法;实施了长江“十年禁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

秋日的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水天一色,候鸟成群。这些湿地的精灵给这里赋予了无限的生机。

“我2007年去过一次崇明,都快10年了。”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听到有关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回忆。

“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问得细致,关注和牵挂溢于言表。

上世纪90年代,由于非法捕猎、产业污染等原因,崇明东滩面临生态危机,这里是鸟类迁徙的“国际加油站”。倒数几年,崇明东滩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先后停产了一大堆污染企业,修复了环境,候鸟的数量也增加了一大截。这个地方绿色转型发展的速度非常快,2023年崇明东滩还入选了全国首批“和美海岛”。 崇明东滩是长江生态治理成效的缩影。 2020年到现在,长江的水质连续3年维持在Ⅱ类,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也开始恢复,江豚经常露脸,很高兴看到他们;消失多年的鳤鱼又开始多了起来;洞庭湖中的刀鲚也重回来产卵了...... 近8年来,大家都知道,共同保护大自然,不搞破坏,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功劳是非常大的,长江现在又变成了“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从长远来看,要想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关键的是要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坚决共同保护大自然,不要再搞破坏,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高水平的保护上。” 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黄桂云是研究员。她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到来的那一刻记忆犹新。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三峡大坝的左岸坝首视察。黄桂云和她的同事向总书记汇报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和珍稀植物保护的情况。 总书记对他们的工作非常赞赏,并说:“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听到总书记的肯定,黄桂云内心非常激动,她已经在长江珍稀植物的抢救保护一线工作了20多年了。黄桂云说,“嘿,我向总书记承诺啊,到‘十三五’末,我们保护的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品种将达到1000种。如今嘞,这个数字已经到了1380种2.98万株了。” 在左岸坝首绿地,咱们习近平总书记可是亲自挥锹培土,亲手植下一株珍稀楠木树。 现在嘛,这株楠木树已经从7米多长到近10米了。这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在大江南北啊扎根生长。 货轮啊,就停靠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装卸货物啊(2023年5月9日摄)。看这个照片哟,挺壮观的。 (二) 在中国版图上呢,那长江啊,就像是一条穿越东西的轴线,把我们锦绣中华牢牢连结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可是把长江经济带啊定位为咱们国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同时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领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这个定位是咱们发展和保护的辩证法啊。 “化工围江”啊,可是个困扰长江的“顽疾”。习近平总书记啊对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非常重视。在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说,我看到新华社的报道说,有家临江化工企业位于长江的“九曲回肠”石首段,规模在全球排名前三,也是当地*大的纳税企业,但同时也是排污*多的企业,多年来严重的污染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附近的居民们都受苦受难。*近两年环保部门严查这家企业,开罚了2700多万元,这是长江流域有史以来*大的环保罚单,迫使企业关闭那些严重污染、难以改变的生产线,投资约1亿元引进行业*先进的治污装置,不仅解决了多年的污染问题,也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一举两得。 总书记提到的企业就是楚源集团。 在楚源集团化工园内,有一副醒目的标语,显示了企业全新的定位和目标。 他们投入2.06亿元进行环保改造,清空了岸线一公里内的生产区域,优化了生产工艺,关闭了10多条污染严重、能耗高的生产线。他们还成为湖北省首批全国碳交易试点企业,同时开发了绿色颜料产品,进军生物医药和化工新材料领域。他们从痛苦中汲取教训,加快了转型,正在焕发新生。 实践绿色发展是需要持之以恒的。 这次江西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不搞大开发’是指不要乱开发、低水平开发、粗放开发、破坏性开发。我们要走一条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现在的路子是对的,我们要继续走下去。” 贯彻新发展理念,长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总体谋划,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协同发展的关系。”

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创新。

参观合肥的安徽创新馆时,他指出要加强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通过视频看到贵州的“中国天眼”现场,鼓励科技工作者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光谷,他说“要掌握科技的命脉”。在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他提出了务实的创新路线。在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他强调坚持创新驱动,下更大功夫在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上……

创新潮涌,长江沿岸涌现出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创新驱动的发展全面展开。

“2013年7月21日,星期天,中到大雨”——退休快十年的顾强生,一直保留着当年的这本笔记。

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码头上刮着大风,雨下得很大,总书记卷起裤腿,撑着雨伞,一边走一边问:“内地港口发展潜力大吗?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

“60%是外贸箱,40%是内贸箱,内地港口发展潜力很大。”当时的武汉港务集团总经理顾强生回答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整个流域打造成为黄金水道。

阳逻港,按总书记说法,各种集装箱航线开通了20多条,实现了“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的目标,到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万标箱。 果园港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江岸线上,排列着16个5000吨级泊位,130万平方米的堆场上一片繁忙。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的时候,提出了要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仅过了几年,这个传统的内河港口已经变成了“世界的中转站”,货物可以到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大大缩短了西部内陆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长江也进入了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化的视野规划了新时代的长江图景: 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陆海开放,扩大沿边开放,打造横跨东、中、西、南、北的对外开放通道,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的穿山港区码头考察,详细了解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 在全球疫情冲击下,大规模进出口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不久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的重大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危机中孕育新机会,在变局中开创新局。沿江省份着力推进国内大循环畅通,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态势正在加速形成。

长三角一体化腾飞,东部嗨翻天!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中部也不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勃兴,西部也玩得转……长江潮、中国潮、世界潮都激荡在一起,新时代长江变得多姿多彩。

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洪流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更重要的一点:“要玩好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把东西南北都连起来,把内地和海洋都打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之间建立连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循环的活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持。”

  这是2023年6月14日拍摄的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摄于伍志尊/本刊

(三)

搬迁安置,休养生态。包括长江源在内的三江源地区,多年来已经通过易地搬迁等方式,让约10万农牧民过上了好日子。

“以前我们住帐篷,睡在地上,点着羊油灯。现在我们住新房,睡在床上,还有各种家电……”每当看到自己干净明亮的客厅,青海格尔木长江源村的申格总会回忆起7年前的情景。

8月22日,习总来到申格家,详细了解他们一家的生活情况。申格超兴奋地介绍从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地区搬到新家的变化。

“你们幸福呀,还长着呢。”总书记的话让他内心更温暖。

人民过得幸福,是习总心中的至关重要。

万里长江见证,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湖北宜昌的许家冲村位于长江边,景色美,是“坝头库首**村”。*近几年来,这里的家庭旅馆一房都订满。

“总书记5年前来过我们村。”村支书谢蓉记忆犹新:2018年春天,习总来村里考察。他走在宽敞的村道上,到村委会广场,跟村民在便民洗衣池洗衣服,开心地聊天。

村民告诉总书记,过去他们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了洗衣池,用上自来水,污水也处理好了。这样既方便了生活也环保。

“你们过得好吧?”总书记问。

一个白头发的老人笑着回答:“非常好!”

总书记听到笑声,对大家说:“看到你们过得好,我很高兴!”

要靠广大农民奋斗,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许家冲村的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奋斗,从“移民村”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增加近两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万里长江见证,“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巍巍黄鹤楼,滔滔长江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2020年伊始,武汉保卫战打响。

“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在疫情防控*吃劲的时候,走进社区看望居民,温暖人心地细致叮嘱。

人民的安危冷暖,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放在心上。

2020年入汛后,长江、淮河、巢湖等一度处于超警戒水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炎炎烈日下辗转奔波。

“我这次是专程来看望灾区乡亲们,看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质朴地说,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到脚下的泥土里:“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

在巢湖大堤上,总书记亲切地看望了在抗洪中牺牲的三位同志陈陆、甘磊、帖克艳的家属。

习总书记说:“你们亲人也是我们亲人,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你们要好好安排工作和生活,保重身体,以*好的方式慰藉他们。” 万里长江见证,我们要把群众的大小事都办好—— 几个月前,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陈兰香的劳务公司签下了28.4万元的保安保洁服务合同,仅上半年的合同金额就超过了去年全年。这位曾经的渔民“三姑娘”笑得合不拢嘴,岸上的生活给了她新的方向。 2019年,当地启动了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渔民退捕转产政策。这位依靠江河为生20多年的姑娘,和成千上万的渔民一起上了岸。岸上该干什么?当时她一头雾水。 2020年8月,习总书记来到了马鞍山市薛家洼考察时,强调“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做好相关工作,多开发就业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有稳定的收入,能够致富。” 人民的忧虑,我必须倾听;人民的期望,我必须实现。 人民的愿望,总书记牢记在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70多年前,解放战争的*后一场大战在长江边展开。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合肥,安徽,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烽火岁月,那个“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故事。

习总说:“淮海战役胜利靠老百姓推小车,渡江战役胜利靠老百姓划小船。”这真是感人啊,咱们不能忘了初心使命,也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当一名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长江之歌是人民唱的,为人民唱的。

习总曾深情地说:“要保护长江、爱护长江,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们乘船轻松游玩(2023年7月3日摄)。摄影:李博/本刊

(四)

文化像水一样,水脉也是文脉。

习总说:“长江造就了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和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养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泉源。”

“要好好保护长江文化、传承长江文化、弘扬长江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总书记看长江,想长江,用心推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一次又一次。

两次探访相隔20年,意义重大。

2003年7月,习近平当浙江省委书记时来良渚遗址调研,他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它”。

良渚古城遗址入选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证实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2023年7月,四川广汉。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考察,代表党中央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使用。

“通天神树”、青铜纵目面具、青铜鸟足神像……那些熠熠生辉的器物,都来自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的源头,让人深思万千年。

总书记感慨地说:“看过以后,我倍感民族自豪,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啊,而且我更期待着更久远的中华文明的探索发现。”

长江水不停地奔流,千年的文脉也不断流传下来。长江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遗传密码,也承载着我们共同的记忆,给中华民族灌溉出了精神家园。

长江的水浸润着瓷土,景德镇因此熠熠生辉。

今年10月,总书记来到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考察,对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对外交流等情况饶有兴趣,并与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

窑火千年生生不息。总书记习近平感慨:“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陶瓷是中国的宝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名片。”

欸乃橹声,评弹悠扬。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见到苏绣传承代表卢建英。苏绣技艺在这个家族里已经传承了四代,从祖母、母亲、她到女儿。

卢建英研究刺绣已经30多年。她用飞针走线刺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太平鸟”图案。

总书记问:“做这样的作品要多长时间?”

卢建英回答:“有的需要一年时间。”

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展示出了韧性、耐心和定力,这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两年多前,在江苏,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保护好长江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的文化内涵,推动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和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地采用‘微改造’的方法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重庆奉节,一代代的文豪巨匠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如今,当地努力打造诗词文化品牌,展现千年“诗城”的魅力。

安徽安庆,古皖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推动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对文化街区实施连片保护,出台办法建立专门制度。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启动,2021年底;《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2023年7月……切实举措,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殷殷关切。

茂林修竹、古井桂树、肃穆祠堂……三苏祠位于四川眉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承载着千年文思、家国情怀、中华文化。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内建筑、陈设、楹联、题记,不时询问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滴水可以见太阳。”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

通古达今,与时俱进是长江的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历史的经纬,望大江上下:“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长江奔腾向海,开放包容是它的胸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说过:“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我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长江浩荡前行,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共同富裕示范区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到同共建“一带一路”统筹衔接……承担起新使命。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奔腾的长江之水唱响了未来。

在习近平同志领导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新时代的长江奏响了新的澎湃乐章。

(文 |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参与采写:邹伟 高敬 王立彬 刘诗平 侯雪静 何欣荣)

Copyright © 2024-2025 宁夏佳美渔业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XML地图

电话:0731-88886666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